当前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较多分歧。部分观点认为实体经济需求疲软,需要出台刺激政策;另一些观点认为经济增速下降是客观规律,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与上述观点不同,我们认为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的回升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的自发增长动力正在逐步恢复,韧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经济自身动能尚处春天。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波动主要来自基建投资增速的大幅下滑,而这与偏紧的经济政策紧密相关,集中体现在金融监管与地方财政等领域。我们认为,结构性去杠杆重在精准清退低效企业,释放其所占用的资金、土地、人力资源,唯此才能真正提升中国经济的供给质量。
当前中美贸易黑云压城,但越是形势严峻就越考验战略定力。根据我们的测算,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持续下降,但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上升;同时,只要在石油、汽车等领域出台精准政策,就有能力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因此,只要沉着应对、通盘考虑、精准设计,我们就有底气让“贸易战”柳暗花明。
CCWE预计2018年全年中国GDP增速为6.8%。
注:带*的为预测值,除M2外所有指标均为年初至该时段末的累计同比。
一、中国经济走势如何看:自发回暖仍未改变
当前各界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研判莫衷一是、分歧较大。一类观点认为,中国经济三大需求均出现回落,加之中美贸易冲突演进的不确定性等外部因素,实体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呼吁宏观政策作出方向性调整;另一类观点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当前确实面临较大困难,但增速下行是经济发展规律,宏观政策应顶住压力、保持定力。
与上述观点不同,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自发增长动力处在持续恢复过程之中,经济韧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主要体现在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等的回暖上。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民间主体已经在增长、就业、投资中占有主导地位,形成了自发的周期。总体而言,当前我们处在这个周期的春天。与此相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下滑是上半年经济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这与当前偏紧的经济政策紧密相关,如金融严监管导致影子银行融资断崖,地方债发行、中央财政划拨节奏较慢导致地方财政吃紧。
由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当前中国供给端数据好于需求端。短期内受金融和财政政策影响的主要是需求端;在经历两年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端持续出清,供给效率和质量提升,产品价格回升带动利润持续改善,供给端数据表现良好。从供给端数据看,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与去年基本持平;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5%,保持较高水平;从代表性微观数据看, 5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同比增长11.8%,发电量同比增长9.8%,均保持较高增速。这些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运行状况是良好的。需求端数据的下滑,受短期政策影响较大。过去几年稳增长的最重要工具基建投资,从20%左右的增速下滑到不足10%,直接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2个百分点左右至6.1%。
今年以来金融严监管背景下,融资难有所加剧、资本成本上升明显;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清理、PPP项目规范及央地财权的调整,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难。而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靠地方政府推动,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地方政府融资。金融和财政政策双紧叠加,使得基建投资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短期政策影响还不止于此,一些地方政府对统计数据存在过度挤水分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基建投资等数据的下滑,而汽车关税政策的调整对5月社消数据的下降有一定影响。令人欣慰的是,受政策影响较小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的民间投资在今年上半年表现抢眼,1-5月,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到8.1%,并持续保持在整体投资增速之上,成为稳定投资增长的最重要力量,与之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投资也相应回升至5.2%,这是中国经济自发增长动力的体现,表明中国实体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健康、向上的态势。
尽管实体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健康、良好、向上的态势,需求数据的下滑主要受短期政策影响,但不能忽视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一是金融严监管和财政收紧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刀切、用力过猛等情况,导致一些实体经济成分受到了误伤。我们认为,当前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大方向是对的,应该保持定力;但执行过程中,应有一定的灵活空间,更加精准发力,或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作出一些结构性的调整。二是房价仍存在较大上涨压力,需警惕房价上涨引发的金融风险冲击实体经济。三是中美贸易冲突的走向、全球货币政策调整、新兴经济体近期的金融波动等外部因素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带来冲击,需要密切关注和提前做好应对预案。